湖南米粉的典故(正宗湖南米粉汤料配方)
天下米粉出江西有什么典故
此全国凡是有米粉吃的地方,几乎都曾和江西历朝历代大规模移民有关,正所谓:江西填湖广,湖广填四川。江西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,人口密度大,据《明史》、《明太祖实录》和《中国移民史》专家考证,仅洪武年间(1368—1398),江西向湖南、湖北、安徽和江苏就移民二百一十余万人,其中迁江西移民21.9万人到湖南常德、武陵等十县。如此之多的江西移民的到来,他们爱食米粉的习惯和生产米粉的技术亦随之传入。自此,米粉便成为省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又据《半壁民国一碗粉》:米线制作工艺见于宋代江西人谢枋得《谢人惠米线》的描写,尔后随人流迁徙传入湖南、广西、云贵等地区。
2019年9月中旬,由江西省商务厅提出、国家级吴贤明技能大师工作室、江西省商务学校、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《传统小吃南昌米粉烹饪技艺规范》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,标志着江西省地方名小吃有了地方标准与建设规范。
桂林米粉的来历是什么
桂林米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在秦始皇征战岭南过程中,军中伙夫将稻米磨成浆揉成粉团,压榨成圆根或片状,米粉的雏形就此诞生。而卤水则是当时军中有人将米面和药汤混食,口味极佳,还有治疗水土不服的功效,这就是米粉和卤水的初次相遇。另一种说法是桂林甲山乡敦睦村的睦哥救鲤鱼,用鲤鱼告知的方法制作米粉,并以米粉平息乡里械斗的传说故事。还有一种非常动听的传说是秦始皇游玩桂林期间,下令江上的渔家天天打鲤鱼,用大米磨浆做成
生榨米粉的由来
1、生榨米粉,是南宁民间传统美食,也是南宁江河文化和码头文化的标志性美食之一,并逐渐演化成南宁的传统美食,流传至今,已有近千年历史。
2、关于生榨米粉,南宁史籍多有记载:“四月初八,为浴佛节,各家多做米粉,以为过节。米粉有切粉、线粉之分,又有生榨米粉。以暖水泡米至数日,发酵、细磨、滤干、舂和,用器榨成粉条于沸汤内,制似桂林米粉而稍异,和原汤,配鱼肉,酱油,香料等熟食,味带酸,城厢人长为之。”
炒米粉的由来
炒米粉,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特产,这炒米粉还有典故。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清圣祖玄烨因平定“三藩之乱”,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,竟成为康熙帝“升平嘉宴”中宴请大臣、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。
松花团子的典故
1、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,与馒头生于同一时代。关于松花团子,还有这样一段引人津津乐道的典故,传说关云长率铁骑500走华容道时,为祝愿军民和平相处,监利、洪湖与华容、岳阳人民便采用粘米与糯米为浆,用菜心为馅,做成团子,慰问驻地的兵丁。
2、之后,这一当地名吃便在沿江两岸小吃中独占鳌头。岁月的变迁,美味的传承,让团子成为华容人日常生活中最温暖的美食记忆。
本文由学海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